向张尊潭同志学习
2015-10-16 00:00 本文来源:未知 点击量: 2向“仁爱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张尊潭同志学习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追记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原主任张尊潭
“要不停地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救死扶伤的战场,我停不下来”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怕亮身份” “等我再好点,我还要回去上班”
你知道吗?5月18日是你离世整整一个月。那一天,你生前接过生的王秀兰、汤灿、唐花等大老远从江西、株洲、韶山等地赶到湘潭,跪倒在你的遗像前,哭诉着您对她们的救命之恩。
你知道吗?你走后的那些日子,你的手机还会时常响起,电话那头说:“是张尊潭主任吗?能不能帮我诊断下我的情况?”
你知道吗?每每谈起与你的过往,你的同事总会潸然泪下,甚至泣不成声。你生前记录的100多本工作笔记,如今成了年轻医生参考学习的“至宝”。你的笔记不仅囊括了你行医35年来的点点滴滴,更是一位“职业产婆”的精神传承。
“要不停地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1979年,风华正茂的你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当时工作条件较差的湘潭市妇女组织保健院。此时的湘潭,孕产妇死亡率高达十万分之三百。
看到这种状况,你心急如焚,主动请缨要求去上海一家医院进修,学习接生技术、剖宫产手术、女性结扎术。 从那时开始,你便钻进了产科的各项研究当中。你对丈夫说,“要不停地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每个月你都会把订阅的几本医学杂志读个遍,文章的空白处都留下了你密密麻麻的手记。你将医学杂志上的经典案例,实际出诊时碰到的疑难杂症,手术工作安排,患者用药等都记录在了笔记本上。35年下来,你总共记录下了100多本笔记。
1998年,你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导乐分娩,改变了产科服务模式;2002年,你主持的“改良式剖宫产”获得了湘潭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你为妇幼保健院引进了腹腔镜手术,为不少不孕症、宫外孕、卵巢囊肿等病人施行微创手术,术后不留疤痕,术后恢复快,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如今的湘潭,孕产妇死亡率不到十万分之十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你功不可没。
“救死扶伤的战场,我停不下来”
医院老院长谭常志说你就像是一个拧紧了的“发条”,为了孕产妇的安危和科室的工作,你不知疲倦,根本停不下来。
“一所乡卫生院一位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生命岌岌可危。”有一次,电话那头传来紧急的呼救。此时,你披上白大褂便和抢救小组火速赶到该卫生院。见到这名产妇时,她的面色苍白如纸,血压测不到,估计失血已接近2000毫升,产妇家属情绪已经完全失控。
“我会竭尽全力的。”安抚好家属后,你立马将产妇推进了手术室,找到了出血原因,并吩咐立即给予抗休克等综合治疗,病人渐趋稳定。考虑到产妇的后续治疗也非常重要,你又将产妇带回到市妇幼保健院。
此时已是深夜1时。这时你面色苍白,直冒冷汗,原来你一天下来只是在早上吃了碗馄饨。稍事休息后,你又与医生一道制订治疗方案,直到凌晨3时多才离开病人。第二天早上8时,你按时出现在晨会上。
自从走上产科医生这条路,你完全就没有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你丈夫钟昌虎说,你的手机每天24小时都是开的,半夜三更经常接到急救电话就走了。
2008年1月20日凌晨1时,刚刚准备躺下睡觉的你,被一个紧急求助的电话惊起。湘潭县的一家卫生院一名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命悬一线,急需救助。当时正遇上百年一遇的低温冰冻天气,路面严重结冰。你二话没说,拎起医药箱,就和抢救小组成员出发了。在车上,你不断地用电话询问产妇情况指导医生紧急救治,到达卫生院后,你直奔病房,进行抢救。经过近4个小时与“死神”的拉锯战,你最终把产妇从死亡线上拖了回来。
像这样通宵达旦的出诊,在你35年行医生涯里数不胜数。可是你从不言苦。“只要母子平安,我们流血流汗都是值得的。”这是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有人劝你不要这样拼命,你却摇头说:“保一方母婴平安是我们的天职,避免一例产妇死亡,就是避免一场父母老年丧女、丈夫中年丧妻、新生儿幼年丧母的人生悲剧,在这个‘救死扶伤’的战场上我停不下来。”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怕亮身份”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怕亮身份。”如今你的白大褂还挂在您的办公室里,白大褂上,悬挂着党徽的工作牌熠熠生辉!
当孕产妇们问及你的工作牌时,你每次都爽朗地笑着说:“一切为了你们的安全服务。我悬挂党徽,是经得起考验的!”你这样的承诺,为所有妇产科医师做出了表率。
作为一名产科主任,你不仅拥有一手“妙手回春”的精湛技艺,更是怀着一颗对患者的“医者仁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湘潭住院分娩率不高,原因是老百姓生活困难,不敢花钱住院生产,产褥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的头号杀手。
为此,你和医院领导多次沟通,在医院推行按病种病例限额收费,解除群众因害怕高额的医疗费用而拒绝住院的顾虑。为保证住院分娩率,你还走乡串户,向各地群众做宣传。经过努力,住院分娩率从50%提高到了100%。
因为你精湛的业务能力,有许多大城市的医院曾用丰厚的薪金向你抛出了“橄榄枝”,你都婉言谢绝。你说:“大城市不缺我这样的医师,在基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放不下。”
对待自己的病人,你在医院里是出了名的细致。几十年来,你养成了好习惯:为产妇检查身体时,你总是先搓热双手,捂热了听诊器,尽可能不让病人感到不适。检查完毕一定帮病人掖好被子。
对病友的好,他们感怀于心,把你视为知心大姐。韶山姑娘唐花前置胎盘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当时都想放弃了。你对她说:“妹子,你不用担心,有我在,就能保证你们母子平安。”今年5月12日是她儿子的3岁生日,“一看到儿子,我就想起了张主任,想起了她说的那些话。可为什么老天爷这么无情呢,是不是看到她太累了让她早点休息啊?”
“等我再好点,我还要回去上班”
2012年7月初的一天,在做完一台剖宫产,把产妇抬下手术台时,你一个踉跄,腰部被手术台撞出了一块淤青。随后的这段时间,你老感到腰疼,同事劝你去做个全面检查,但你只是拿点止痛药就对付了。
直到2013年1月9日那天,你在做完一台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后,直接晕倒在了手术台上……随后,医院开出的诊单上写着“滑膜肉瘤”,让全科室里的人都为之一震。因为,大家都知道你的生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住院的那段时间,探望你的同事心情相当沉重,你却安慰他们说:“这是一场敌我斗争,我强敌就弱,等我再好点,我还要回去上班。”
你的丈夫说:“就算是住院,她也没闲着。”笔记本上,患病的进展,用药,自己身体的反应,你都详实地记载了,目的就是想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让同类患者少走弯路。记录的第一条是去年1月10日你去市中心医院就诊,最后一条则写于今年4月4日。“那时她已经病入膏肓,身体已经没力气了,连呼吸都困难,没法写了。”
你的妹妹张敬潭接受记者采访时,眼泪几乎没停过。她说你我是全家的顶梁柱、主心骨,你完完全全是累死的。“病人打电话来,我就说她出差了或者退休了。‘去世’这两个字我说不出啊!毕竟她才58岁啊!”
你的儿子钟鸣告诉记者,你走前20天,80多岁高龄的外婆刚走。家人不让您担心,没有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您。你走后一个星期,你的孙子满周岁,你没能等到孙子亲口叫您一声“奶奶”。
但你还是悄悄地走了,成百上千的人们赶来给你送上映山红的芬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斯人已去,千古流芳。你的工作笔记,成为了年轻医护人员最为“珍贵的遗产”,你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精神成为了他们心中最为显赫的标杆。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