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文笔峰与碧峰寺

2023-06-21 09:59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暗香 点击量:
(一)文笔峰
      史载:乾隆十二年(1747),湖北汉阳人段汝霖担任永绥厅同知,任上修订了一部乾隆版的《永绥厅志》,按照旧志的通行体例,段汝霖归纳了当时永绥全境的十景并收入《永绥厅志》,其中之一就是“文笔凌云”景,并配诗曰:“点化愚顽扫尽凶,朝廷设馆细陶镕。他年定叶浚云兆,景运天开文笔峰。”
 
(田园尖山)
      乾州举人程宝文曾有一首《笔峰耸秀》的诗赞这座文笔峰,诗曰:“何处飞来笔一枝,幻成峰影望迷雉。碑题碧落人归后,字写青天雁过时。点染烟云疑画壁,淋漓风雨想临池。若叫二酉移相峙,呼起南宫拜赋诗。”诗中“二酉”,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 位于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故而有名。
      远远看去,麻栗场尖岩山恰似一管倒立的毛笔笔头,直指苍穹,这就是“文笔峰”的来由。
 
(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尖岩山因其具有独特气势,曾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的歌吟赞颂。据说西晋文人左思,看到这尖岩山,忍不住由衷赞叹“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也不知是该峰深居苗地,荆棘密布,偏远而少有人迹,还是因为饥饿或战争的缘故,左思这句不经意之举,竟然一直没有人赋词以对,不小心便成就了一个绝对。
      2004年3月,著名画家黄永玉大师应邀对出“酉水如镜,顺流碧海两婵娟”的下联; 2006年2月,时任湘西州人大主任刘路平又出绝对“苗河如墨,狂草人间万卷书”,2007年5月,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杨泰波来边城视察时也即兴应对下联为“绿柳成荫,横卧清江两条龙”。

(小桥·流水·人家)
      此前,网上征联所得被收入边城茶峒北门码头边白岩溪汇入清水江入口处的名联坊。已经好些日子没到边城了,也不知这些对联还存在否。
 
(名联坊已被改为导游图)
      4月23日,我又一次来到边城茶峒,专门去北门码头上看看,这才发现原来建在白岩溪石桥边上的这座《名联坊》如今已更换成了一张导游图,再也看不到续尖岩山绝对的那些佳联了。
      那棵曾经横卧在小北门白岩溪石桥边上的身躯伟岸而脸上刻满沧桑却依然长出新叶的古柳不见了。它就像一个已完成自己使命的战士悄然地离开了自己坚守的岗位,告别了曾经它守护的土地和人民,再也看不到踪影。一时之间,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种“ 昔年 柳, 婆娑 盘桓 伤根沥血 鸟剥虫穿 数番 摇落, 魂归西天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的悲怆。
 
(树去人空冷冷清清)
 
(横卧溪边柳,魂去影难留)
      如今的翠翠岛,经过三年的提质改造,已经完工,岛上保留了原高大的翠翠和黄狗塑像外,移填了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大师写就的沈从文《边城》内容的几十块碑刻,碑刻上方的建筑就像一本被翻开的书,覆盖在碑刻上,两颗大大的边城二字,题在封面上甚是醒目。
 
(酉水如镜,顺流碧海两婵娟)
 
(二)可怜的碧峰寺
      在尖岩山腰部,原来还建有一座笔峰寺,相传明朝初年,佛教临济派由四川“碧峰寺”和“双桂堂”传入湘西永顺,后由龙山里耶传入永绥,在麻栗场尖岩山建笔峰寺时已经是清朝乾隆十七年(1753)的事。直至清末民初,麻栗场镇沙科村的财主刘景基、龙长贵、龙长林等人还请来工匠雕刻千手观音、如来、文殊、晋贤、弥勒、燃灯、韦佗等百尊佛和菩萨神像安置在碧峰庵内,据说守庵师傅一直是一个尼姑。在本庵敬菩萨有所求必有所应,甚是灵验。不然香火不会延续6—7百年。
      可惜这个“碧峰庵”于1968年被拆毁。2023年4月26日,我和朋友来到尖岩山下,试着从这里爬上山去看看人们心中的碧峰寺到底还是什么模样。
 
(信众捐款重修的碧峰寺)
      顶着烈日,我们顺着蜿蜒的石阶步道缓缓上爬,约二十分钟后终于来到了一处比较宽敞的山体台地,抬头看时,依山而建的“凹”字型横体平房建筑出现在眼前,五开间大殿正中开有一门,门楣上挂有一匾,上书“碧峰寺”三字。
      进入殿内,神台正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从左至右还列有弥勒及其他诸多佛像,佛像雕刻的慈眉善目,宝相庄严,栩栩如生。
 
(碧峰寺大殿)
      唯一的遗憾是因为大殿空间狭窄,如此多的菩萨挤在一起,没有自己的祭祀空间,无法与信众单独交流,莫不透出一种无奈之憾。如今的碧峰寺正殿两边各配有一间厢房,右首是师傅(主持)的厨房,左首是一个简易杂房。佛事清冷,没有几个香客。除了山门前的那座水泥砌就的香炉里燃烧着的香纸和冉冉升起的烟香味尚能有一点香火味外,这里已经找不到一座古佛寺应有的那点辉煌。
 
(心诚则灵)
     此情此景,我心中突然泛起一阵惆怅。寺庙文物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累,而且寄托了血缘宗族的共祖认同,寺庙文化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渗透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和审美态度。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过往,不仅是当代中国人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更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充满历史自信的文化源泉。因此,它的存废关系到我们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延续和认同,我们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本着存在即合理的态度看待庙宇的存废,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种历史的合理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坚定历史自信,既是中国人民独特的优势,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及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条件地逐步恢复一些重要而历史厚重的宗教场所,正确引导广大信众爱国、友邻、博爱、自爱也是现代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与自信的表现。
 
(由此小路上后山,可直达文昌阁)
      我与朋友在碧峰寺外喝水休息,试图找一找寺主持咨询咨询碧峰寺现状,却未见其影。不得已,我们便离开这里继续从碧峰寺左侧沿石阶小道拾级而上,向后山的文昌阁进发。
 
(碧峰寺后山的文昌阁)
      不一会儿,一块突兀的大石泰然蹲在我们攀登的道路上,犹如守护着碧峰寺安宁的神龟般警惕地注视着由碧峰寺攀爬上来的人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尖岩山文昌阁。一款突兀的石头,到底为什么被人呼为文昌阁,我一直找不到它的来历,没有人专门提起,也没有老人可以提问,稀里糊涂地就这样喊法依旧,不了了之?或许这里原来就建有一座文昌楼阁以观景也未可知。
 
  ( 突兀文昌阁 )
      文昌阁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的“文昌帝君”,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文昌帝君”为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星宿。但也有专家考证,文昌阁在明清时期叫做文昌楼,只是一座景观建筑,并不具备祭祀功能,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古时在这里建一个观景楼也是大有可能。因为在这块石头的背后是陡峭的悬崖,游人到此,只能向右折沿着崖石边沿凿出的登山天梯才能继续向上攀登。
      站在这突兀的石头上,透过密密的树叶缝隙,我们可依稀看到湘西机场空港的长长跑道,和尖岩山下砖房林立的苗族村寨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柱擎天的文笔峰,G56高速公路如青蛇般缠绕山脚并由此延伸至远方。
 
(登此天梯可攀尖岩山顶)
      离开尖岩山文昌阁,我也曾想沿着这条如天梯般的石阶爬上尖岩山顶,但因身体原因而只能止步于此,尽管同伴鼓励我继续,但我却不得已放弃了这个登高望远的机会。
      人不可能事事都顺心,一生的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人生,尽管我们心有不甘,也只能量力而行。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