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胃空肠管撑起的天空
2017-11-20 10:35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韦小玲 点击量:
魏某某因车祸致重症颅脑开放性损伤、上下颌骨多发骨折、鼻骨骨折,因创伤严重转入我院ICU,经过专科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拟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患者出现了顽固性呃逆,一经胃管注食呃逆不断,且出现胃潴留,不得不放慢甚至暂停肠内营养的步伐。面对这样的病人营养支持该何去何从?
ICU是重症患者的集散地,我们努力地想给家属、亲人、患者更多的希望和鼓励,可以说患者的吃穿住治都交到了ICU医护人员的手中。人是铁饭是钢,饮食营养保证了机体的能量来源和必要元素的供应,提高机体的抵病能力,保证生命的运转。营养支持是ICU四大支持技术之一,在重症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营养方式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和混合营养。营养支持指南中指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建议入ICU早期24-48h内启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方式。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液的刺激可促进胃肠粘膜的生长和修复,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肠道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的益处毋容置疑——经济、安全、更符合生理需求,但实际的临床工作过程中肠内营养的实施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不少危重症患者在疾病和创伤的打击下胃肠道功能出现了瘫痪甚至崩溃,腹胀、呕吐、反流、误吸均是肠内营养的难关,并大大增加了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在并发症的面前我们不得不停止脚步思索。如上述病例,严重颅脑创伤并发胃瘫、顽固的中枢性呃逆,常规的鼻胃管营养无法满足病人的能量需要且反流误吸风险极大,而普通空肠管的放置需要胃镜的引导,是一个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患者痛苦,耐受性差,且出现颅内病变再出血或者消化道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相对较多,同时需要消化内科内镜室多科室协作,费用高,并不是大家易于接受的方法。
针对该患者,结合相关指南及重症领域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我们ICU团队(麻怀志科主任、石红印、胡龙等)选择了放置液囊鼻空肠管。液囊空肠管是由一根双腔的空肠导管和一根特制的胃管组合而成,长约120-150cm,外径约30-35mm。空肠导管末端有两个开口,一个连结囊,称为液囊开口,一个连结输注液体,成为空肠开口。操作方法像插胃管操作方法,石蜡油润滑管壁后由一侧鼻腔插入,到达胃腔,往空肠管液囊开口注入2-2.5ml水或泛影葡胺,5分钟后胃管与空肠管分离,固定胃管,空肠管再继续插入至65-70cm,悬空固定,后借助液囊的重力作用和胃肠道的蠕动通过幽门进入空肠后予以固定,通过X片评估置管成功。简单的操作避免了胃镜引导的痛苦,通过鼻空肠管输注营养液直接进入空肠,患者呃逆症状明显缓解,且避免了常规鼻胃管营养所造成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同时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两不误,可以说液囊空肠管的留置为肠内营养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通过我们的努力,这项技术在ICU内成功开展,成功病例还有,左侧大面积脑梗塞的钟某某、脑出血的彭某某和重症胰腺炎的周某某等,均留置了鼻空肠管,解救了无法常规鼻胃管饮食的困扰,以简单便捷的方式保证了经济实用的肠内营养的运行,满足了营养需要。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特别是避免医源性的伤害,液囊空肠管在营养支持方面建立了通道,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痛苦,对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重症胰腺炎特殊营养要求等重症患者来讲是福音,这项技术的开展和成熟是医学的进步,成功无痛苦地解决了临床中的难题与困扰。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希望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更好地为需要的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