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日记
2017-06-29 15:09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张道润 点击量:
红色之旅日记
2017年6月22日 晴天转阵雨 星期四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我院老干党支部抢抓良时,精心组织49名退休党员赴龙山县茨岩镇开展红色胜地一日游活动,乘坐的旅游大巴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怀着对红军无限崇敬的心情,首先参观学习了1935年1月至11月设立在茨岩镇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机关旧址,浏览了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夏曦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办公室,以及省委、省革委内设的秘书处、内务部、财政部、土地部、粮食部、肃反委员会等机构办公的地方。其实办公室就是卧室,除了有一张办公桌、一把座椅、一张床铺外,再无他物,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省委、省革委机关大门上方的木板壁上用土红书写的“红军是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军队”的标语,仍然刚劲有力,铿锵有声,清晰可见,沁人心脾。省委、省革委纪念馆的广场正中,有一座贺龙、任弼时、王震、肖克、关向应五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浮雕群像,个个精神抖擞、栩栩如生地注视着革命胜利的前方。支部书记周观珍组织大家在浮雕群像前集体摄影留念,并庄严列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浮雕群像鞠躬致敬。
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旧址,步行半小时,便来到茨岩镇甘露村姚家大屋,这是一座拥有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四合院,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曾设在这里,艰难渡过了210多个日日夜夜,当时该厂建有炸弹、手榴弹、枪支、火炮、翻砂、木业、缝纫等车间,主要生产马尾炸弹、瓦制手榴弹、长短枪子弹、长短枪修理以及军装、军帽、军被等产品,保障供应红二、六军团的战斗需求。1935年11月底,当红二、六军团撤离茨岩镇时,枪支弹药及军衣被服都进行了较好的补充,保证了红军及时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
在茨岩镇凉水村杨家大屋院内,我们还参观学习了当时红二、六军团设在这里的红军医院。说是杨家大屋,实际只有18间房子,医院建有门诊部、住院部和一所中草药加工厂,主要任务是收治来自永顺、桑植、龙山、宣恩、咸丰、来凤等县的红军伤病员,治伤疗疾唯一方法就是使用自采自制的中草药物,院长段利权既是院长又是医生,在他的坚强领导下,全院20多医护人员日以继夜、救死扶伤,接收了从前线转来的一批又一批伤病员,抢救了一批又一批受尽伤病折磨的红军战士,这些伤病员治疗出院后又重返战场,为支援前线,增强红军旺盛的战斗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军医院的医护人员既是钢铁战士又是无名英雄,他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将永垂不朽。
在返回吉首的旅途中,老干党支部书记周观珍对这次红色之旅一日游进行了简要总结,她说,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领导的红二、六军团的斗争历史,是一本理想和信念的经典教材,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辉煌著作。我们老党员、老干部应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优良传统,继承红色基因,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努力实践“两学一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做力所能及的善事,给公共服务事业增砖加瓦,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发挥余热,再立新功,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