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避尔远之”的感染科病房流动着一股暖意
2017-05-15 11:20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李康花 点击量:
安静(感染科的特征)
与其他科室的住院病房相比,感染科的病房显得特别安静,甚至有些冷清。一般来说,患者因病住院后,都会有亲朋好友前来看望,带上一束鲜花一篮水果,带来早日康复的祝福。病床前也始终有家人轮流照看,兼顾身体和心理呵护。别说病房里了,走廊上都是络绎不绝的探视者。关心和温暖,流淌在住院楼里的每一个角落。
而感染科就安静了许多。迂回的走廊串联起一间又一间病房,除了偶尔传出的电视节目声,医护人员前来查房、治疗的声音,病人和家属的交谈声,就没有更多的声音源了。
小心(关照病人的情绪和隐私已成为工作习惯)
除了在治疗过程中小心不受影响,细心的天使们还要时刻关照病人的情绪,保护病人的隐私。周二主任大查房:“麻烦你先出去一下”,查到一个病人的时候,主任徐小平对病人家属说。看着家属走出门后,主任徐小平才压低声音跟病人确认了一些信息。在另外一个病房,患者情绪很不稳定,不管是对家属还是医生,说话语气都很不客气,主任徐小平也不着急,顺着病人的心情乐呵呵地笑了笑,说:“行,那你先休息一会儿,我们等会来”。
细致(互联网信息时代 手写记录让人心生敬意)
汤丽娟医生的一日开工是从查看病人病情开始的,一边通过电脑查看系统里患者的信息,包括用药情况,各项身体指征,一边与对桌的洪桥爱、张炜医生讨论患者病情。除了键盘和鼠标,汤丽娟医生的手边还放着一张干净的白纸和一支笔,不时在纸上记下一些信息。后来我才看明白,那张纸上整齐记录了她所负责的十五位患者的姓名,用关键词描述了病情,和接下来要调整的治疗方案。在充满着互联网信息打印的年代,细致的手写记录让人心生敬意。
严厉 (严厉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
早上八点一十五,感染科从晨会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不长的晨会上,徐小平主任、瞿章书副主任、姚茂军副主任对医生和护士晚夜班工作一针见血做了犀利而准确的评价和指正。第一次来到感染科的规培生彭兴松告诉我:“站在门口听到严肃的晨会,有点不敢大喘气,心里暗暗想:好严厉的主任、副主任啊!”“当我进来时,主任和副主任们也不像“扑克脸”的严肃,还挺热情的:兴松,你就跟着何莉老师。当我们到病房查房时,我就明白了这些严厉的背后是每一位患者对生命的渴望,正是因为珍惜每一份渴望,所以才对整个感染科、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倍加严厉。”
渴望(他的眼神里只有信任和对生的渴望)
本周二随主任查房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高中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走进这个四人间的病房的时候,小伙子正在洗手间给上半身擦拭药水。而我身边的徐小平主任已经开始用充满力量的声音跟小伙子打起招呼:“怎么样啊今天,身上还痒吗?”相比之下,小伙子的声音显得弱小了很多:“嗯,好多了,没前几天痒了”。在交流病情的几分钟内,小伙子的目不转睛地看着主任,一边听一边用力点头:“好,我听您的”。眼神里是对医护的信任,是对康复的期待,是生存下去的渴望。
笑容(你的笑容让感染科是美丽的)
“37床,一个晚上,抢救过来了,护士长”一大早潘杰医生带着灿烂的笑容告诉我,接着他又乐呵呵的马不停蹄的投入了新的一天工作。几天后,“护士长,37床家属送来锦旗了,感谢全科室,你去接吧。”潘杰医生又一次带着灿烂的笑容告诉我。我明白这灿烂的笑容的背后,是感染科的医护们无数次泪水伴着汗水的付出,这一枚枚锦旗的背后,是感染科的医护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病房里守候,你们的温度让感染科的病房流动着一股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