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捕蜂记

2016-10-31 15:02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饶胜全 点击量:

 

      已经很久没有出城走走了,周末的到来,使我有了去城外散散心的打算。
      一家三口早早准备妥当,吃的、喝的装了半个后备箱。车开到附近的加油站直接加满,调转车头挤进行如蜗牛的城市车流中。
      出了城,车流渐渐变得稀疏,车也开得顺意起来,心情大好,工作的烦恼早已抛于脑后。车开了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星火村。村庄四面青山环绕,黄灿灿的稻田一层层有序延向远山脚下,一望无际。湛蓝的天空清亮艳丽,将雪白的云朵衬托得分外耀眼,置身其中,美得让人心怡陶醉。
 
秋天的野棉花开得正艳
 
      一阵徐风吹过,将我从陶醉中拽了出来。儿子拉着我的衣角,远远的喊了一声正在田间劳作的嘎公(外公的意思)。看到我们的到来,亲人们也放下手中的活,引我们回到屋里。
      “爸,吃过中饭了没?”,我问道。
      “刚刚吃过,给你们下点面条,你们也饿了吧”。
      “不饿,我们也刚刚吃过,车上带了好多吃的”,我一边讲一边打开后备箱,将车上带的东西取了出来,顺手放到屋内桌子上。
      “大哥没在家啊?”,我又问道。
      “今年对门山上蜂子多,取蜂子去了”,他手向门外大山边指边说到。
      “哦,要得,等他回来,我也去山上钓蜂子去。”说着,我走出了门一看,呵,对啊,现在正是钓蜂取蜂蛹的最好时节啊。
      金秋送爽,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每当这个时节,大自然给这里的山里人又多了许多额外的馈赠。河里的虾米、鲫鱼,山上的乌枞菌、野板粟、茶油、猕猴桃,特别是肥肥嫩嫩的蜂蛹最让人垂涎,过油一炸,与焙得焦香的红辣椒一起嚼在嘴里,蛋白质的特有香味在口中四溢,享受美食的感觉无以言表。
      此时,屋后传来阵阵脚步声,等我转头,只见大哥背着背篓,拎着钓蜂的行头来到了眼前。
      “大哥,怎么样,找得几窝?”,我问道。
      “找得四五窝,今年蜂子好钓”,大哥笑着回答我。
      “晚上我俩去把它取回来”,他接着说。
      “要得要得,等下和你一起去”,我回道。
      当地人大多都会钓蜂,每当中秋过后,田里的农活也干得差不多了,就到河里山上打一些野味,改善一下生活。
      钓蜂,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为什么叫钓呢,我一开始也不太明白,经历以后才恍然大悟!当看到有野蜂在四处觅食时,找一些昆虫或肉类串在一根细竹条上插在地里,野蜂是食肉昆虫,闻到肉味后就会飞来啃食,这时,钓蜂者将事先准备好的细麻绳上卷些棉花絮,麻绳要用最细的一丝即可,前端弯成一小小圆圈,轻轻的套在野蜂的尾部,再用手指一捻,细细的棉花就套在蜂身上了。别看操作简单,这可是门技术活,需要胆大心细。蜜蜂在嚼取肉块时,全然不顾外界对它的骚扰,但如果动作过轻麻丝就挂不牢,过重则有被蛰的危险,被蛰后轻则红肿,重则痒痛难耐。
      取得肉粒的野蜂开始往窝里送食,这时考你眼力的时候到了,顺着野蜂飞去的方向,眼睛跟随马蜂的身影死死盯住,只看到悬挂在蜂尾的棉花絮在天空飘飞,渐渐就看不到踪影了。也许会问,野蜂都飞走了,还怎么钓蜂呢?别急,只要等几分钟,刚才觅食的野蜂又飞回来了。去来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蜂窝的远近,有经验的老手一看便有了九成的把握。等野蜂再次到来,就是行动的时机了。
      派人在野蜂飞去的方向尽头蹲守,等野蜂再次觅得食回窝,记住方位和落点,剩下的就是确定蜂巢了。一切皆了如指掌后,只等天黑来取了。
      吃过晩饭,我们便迫不急待的收拾好取蜂的装备:背篓、手电、汽油棉、防蜂衣、灭蚊片,如果在白天取蜂,这几样东西可一样都不能少哟!晚上就省事多了,在外觅食的工蜂都回到巢内了,外面也只剩下几只守卫蜂,但虽然是晚上,带上总会是好的,正所胃有备无患嘛。
      一路上迈着有力的脚步,两人无语。
      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的青山已消失在夜色里,周围黑漆漆的,显得有点阴森可怕,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在耳边却变得格外响亮。
      走过这段路,前面出现了一片茶树林,大哥的脚步这时变得轻慢。“别太大动静,前面那颗茶树上有窝马蜂”,大哥轻声道。听了大哥的提醒,我变得谨慎起来,听说了很多关于捣蜂窝被蛰身亡的先例,也见识过马蜂的厉害。
      我关掉戴在头上的头灯,远远的看到接近蜂巢的地方有东西飞了出来,勿容置疑,这肯定是刚才有人过路,惊动了在外守卫的马蜂。静静地等了几分钟,蜂巢又恢复了安静。这时,大哥点燃手中的灭蚊片,瞅准蜂门,一下子塞了进去,立即又用棉花堵住了蜂门。由于马蜂蜂巢只有一个出入口的特点,闷在里面的蜂群被强烈的灭蚊烟雾熏得嗡嗡乱叫,能感觉到此时巢内的情形一定是乱成一锅粥,四处逃避这夺命的烟气。
      十分钟过去了,我俩静静的等待着,蜂巢内已听不到马蜂嗡嗡声。
      “现在可以摘蜂窝了吗?”,我小声问道。
      “再等等,让我看一下外面有逃出来的没”,大哥说着,拿着手电顺着蜂巢周围照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刚才由于天黑没敢靠近,只见在不是很高的茶树上挂着一个像球的东西,外面像鱼鳞似的被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甚是漂亮,足足有十多斤重,在窃喜能遇到这么大的蜂巢的同时,也惊叹马蜂那高超的建筑工艺。
      在确认无危险后,大哥用柴刀将蜂巢摘了下来,用口袋装好塞进背篓,背着向下一个蜂巢进发了。经过有惊无险的奔劳,连夜将白天找到的蜂巢一一收入囊中,看看时间,已深夜十二点了。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因昨夜太晚,摘的蜂巢还放到背篓里没得空打开,满满一背篓看着都红心,要知道现在市面上一斤蜂蛹(带蜂巢)可要卖五六十元左右,难怪人们都讲蜂蛹难得吃到呢!
      将蜂巢从顶部轻轻剥开,蜂窝特有的六角形蜂房里,一排排露出嗷嗷待哺的白嫩嫩的蜂蛹展现在眼前,蜂蛹的嘴一动一动的,仔细听听,发出沙沙的咀嚼声。蜂巢里一层一层的,每层之间的缝隙可供工蜂进出喂食待哺的蜂蛹,而层与层之间则仅有几根细细的巢柱连接并支撑着,即牢实又节省空间,精美的工艺再次将我折服,叹服大自然竞有如此高超的“能工巧匠”。
      这次的乡间捕蜂,收获不小,不仅收获可观的蜂蛹,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次难得的体验。换个环境,让心境得到放松,心情更加愉悦,也才能够更好的工作。平日里只顾工作的我们,也应该到乡里走走,亲近自然,换换心情!
 
带蛹的蜂巢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