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箱里的故事
2016-09-12 14:33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杨明园 点击量:
我所在的新生儿科是医院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院感管理的重点部门之一,是医疗行为高风险的科室。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真正从大儿科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科室,随着医院的搬迁,就医环境和诊疗设施大为改善,给新生儿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原来只有2个区发展到现在的4个区:普通新生儿区1、普通新生儿区2、NICU、早产儿区。这里汇集了全州最疑难、重症疾病的新生儿,是目前湘西地区新生儿科医疗技术和专业水平最先进的科室。目前主要开展对各类型早产儿、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DIC、新生儿休克、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颅内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新生儿常见病、危重症的治疗。成功救治过27周和体重仅800多克的早产儿,并联合外科开展了多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治疗,如肠闭锁、肠狭窄、胃壁缺损、环状胰腺、先天性巨结肠等的手术治疗。
延续生命的新生儿科
关于早产儿,从胎儿发育到出生,就好比一个鸡蛋孵化的过程,现在孩子早产,就好比本来要3周的孵化,现在两周多点蛋壳破了,小鸡出壳了,见过毛鸡蛋吗?现在宝宝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把他(她)救活,如同把毛鸡蛋养成一个正常的小鸡,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蛋壳不破,只是鸡妈妈不干了,那还好办,我们把鸡蛋放在恒温箱里继续孵化,几天后小鸡也能出壳。我们也有暖箱,但孩子不同于小鸡,光有暖箱是不行的,小鸡肚子里有个卵黄囊,可以提供营养,它可以脱离母鸡妈妈自行孵化。但早产儿宝宝离开了妈妈,失去了母体胎盘对营养的供给、对代谢的辅助,不会吃,要静脉营养,肺没发育好要提前上岗,肠、肝、肾各个器官也都没发育好,仓促干重活容易出事故。
1、保暖。因早产儿体温调节不成熟,稳定性不好,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皮下脂肪少,储热能力低,供应热能的棕色脂肪发育未成熟,胃肠发育不全,无法摄取足够的热量维持体温。体重小于2.0kg的早产儿直接在温箱里擦洗,可抱洗的患儿,洗澡时也要密切注意室温、水温,以及患儿面色。早产儿室温一般保持在24-26度,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
2、预防感染。因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足月儿更差,对细菌和病毒的杀菌和消除能力不足,从母体获得的免疫蛋白少,对感染的抵抗力弱,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感染引起败血症,因而死亡率亦较高。所以接触每个早产儿前后,要求医护人员都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避免交叉感染。温箱每周消毒更换及每天抹洗,温箱的水槽也要定期更换蒸馏水,温箱的设置温度也是根据患儿的体重设置,一般体重<=1.0kg,出生体重<=10天,箱温设置35度,体重>=1.5kg,出生体重<=10天,箱温34度……具体操作视患儿的情况而定,患儿的奶瓶和衣被也要用高温灭菌消毒。
3、喂养。主张早喂养,其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可推迟喂养,或静脉补液。
由于早产儿的成熟度不同,其吸允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于吸允能力正常的孩子,可以喂母乳或早产儿专用的配方奶,但在喂养过程中,速度要慢,以防呛奶或窒息,要时刻注意饱和度情况,其实喂奶也是一项高危的护理工作。对于上呼吸机或是吸允能力差或是不会吸允的患儿,可插胃管。
4、体位。因早产儿的胃处于一个水平位,食管贲门括约肌功能发育不佳,吞咽反射不良,易呛奶和坠积性肺炎。所以喂养完后,应取右侧卧位,头偏一侧,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在我们科室,早产儿的体位每2小时更换一次。
看到一些一出生就只有1.0kg,或是只有800g的早产儿长到几公斤,然后健康出院。那么脆弱而又顽强的生命力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伟大,那么多的小生命因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积极治疗而得以延续。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有多么不易和辛苦,只有我们自己冷暖自知,但更多的是感动,感动就像爬山虎,爬满了那堵记忆的墙,不经意的触摸,那些片段就鲜活起来。
玩心跳的新生儿科
“吸2 3,吸2 3 ,……复苏30s后饱和度只有40%,医生矫正通气,准备气管插管,体重3.0kg,羊水清,肌张力不好,呼吸微弱,没有哭声的足月儿。拿气管导管内径3.5mm,插入深度9cm(公斤体重+6),请护士甲听一下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对称后胶布固定气管导管。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1 2 3 吸, 1 2 3 吸……1分钟后请护士甲再听心率,6s5次,请护士乙准备1:10000的肾上腺素0.9ml准备脐静脉注入,护士乙大声复述请医生核对药物无误后快速推入,正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再按压1分钟后再评估心率,心率110分次/分,饱和度90%,停止胸外按压,在NICU进行进一步治疗。”
新生儿的黄金60秒,在每个医护人员的心里时刻敲着响钟,这样的抢救在新生儿科是司空见惯了,有时一天可以有好几次这样的抢救,每次抢救,医护人员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大家都配合的井井有条,像是刻意彩排过的。这是NICU的日常,也是新生儿科的日常,新生儿科就是这样一个玩心跳的科室,病情变化快,发病隐秘,需高度警惕,但生命的奇迹也属于这里。
NICU像我们美丽祖国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最多),而这里的病种也最多最杂。
NICU主要收治的对象: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等患儿。
在新生儿抢救工作中,增加抢救意识,迅速、及时、有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的填写护理记录单,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到处理准确。
新生儿普通2区,就像我们湖南的省会长沙,是我们普儿区的中心,亦称早产儿2区,病情相对稳定的早产儿就往普2转,普2也收治黄疸等患儿,情况不太好的患儿也要上呼吸机、置温箱等。这里也是病种杂,风险大,患儿喂奶时经常会掉饱和度,这时需我们密切观察病情及耐心喂养,有时几毫升的奶也需我们喂十几分钟。
新生儿普通1区,亦称黄疸区,普1就好比湖南湘西,在‘边远山区’,这里上班的同志虽资历相对低,需要‘国家’的照顾,很多像我这样的新人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做着最基础也最不可或缺的事,我们质朴勤劳,认真负责,时刻诠释好自己的使命。喂奶也是一个个喂,以防呛奶,科室所有“毛毛”的奶是我们我们配,似奶妈,胜似奶妈,我们有着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时刻诠释好自己的使命。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了更好的护理这些新生儿,我们所有的记录也是下班后加班完成,虽是无陪病房,没有家属,但护士长要求我们更加严格,这里没有家属,胜似有家属。把每个宝宝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每天小心翼翼,尽心尽力地护理这些脆弱而又伟大的小生命,我们那美丽的青春就在那上班与熬夜中,题海与书山,操作与考试中度过。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甚至我们的名字从不被人记起,所做的事不被人看见,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没有回报。但我们仍然默默诠释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时间去抱怨,因为那是至高无上的使命和责任。看着那么多的小生命也因自己的那点绵薄之力得到延续,心中的那份成就感和温暖是无以言表的。而我深知写好一篇文,远没有抢救成功一个小生命或是打好一颗留置针来的更有意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忙碌无畏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以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生命的解放而斗争 。
有故事的新生儿科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一个点,很多的点汇集在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曲线。
德高望重,和蔼可亲的梅主任,他就像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在他身上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每天早上和医生们一起查房,耐心认真地和医生们讲患儿的病情治疗等,像大学里的教授耐心指导自己的学生,很温馨的画面。
才华横溢的陈主任,工作时认真负责严肃,心系着每个患儿的病情,是科室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他的贡献不是三言两语道的尽。他以身作则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医者父母心。
极度认真负责的彭护士长,以事业为重,兢兢业业,时刻心系科室的每一个小生命,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周末也坚持来查房,每天上班比我们早,下班比我们晚,凡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我们及自己。三查八对,无菌操作......在我们科室就是铁一样的命令,每个小细节都严格要求,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做的比有陪护的病房更加出色。她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稳重干练的向护士长,总耐心指导我们新人,做事一丝不苟,尽心尽责。
还有那么多低调的,默默贡献的医生和护士们……那么多和善的同事,相互帮衬,相互合作,那是一副多么和谐的画面。
这是一个有温度又有故事的科室。
昨天又有一对父母来科室送锦旗了,原来是在早产儿区住院的43、46床,那对早产儿双胞胎,刚住进来时出生体重只有1.1kg,病情危重,面临着呼吸、循环、感染、喂养、贫血、黄疸、体温等大关,要一关关闯,一关关过。在主管医生唐金艳及其他医生和那么多护理人员,全心全力、无微不至的治疗和护理下,情况不断好转,孩子可脱机了,可停氧了,又可以加奶了,不断有好消息。3个月后,两个毛毛终于健康顺利的出院了,家属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来科室感谢每个医护人员。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放。
我不敢说医德是什么,这俩字太神圣,我只能说我所理解的医德:是在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在努力不损害任何一个微小的生命的时候。在这时,他不会去寻思什么样的生命更具有价值;也不会去考虑怎样去减少自己的牺牲,而只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神圣感. 对生命的尊重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温箱里每天都重复着一样又不一样的故事,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只是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回过头看着熟睡中的孩子们,有规律的呼吸着,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安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