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尊重 从你我做起

2016-09-08 09:13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林凯 点击量:

 

尊重,行为词,表现在为人处事间的道德标准;是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尊重是最起码的沟通前提。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贫富悬殊日益加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人们都戴着有色眼镜去处理人和事。

719日上午看到一则关于医患矛盾的一则新闻:南京儿童医院4号楼输液室内护士被病童家长用iPad击打脸部,造成年轻护士额头长达2cm深的伤口。事件原由是因为护士在为一名3岁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孩子哭闹不配合,穿刺未能一次成功。

新闻的背后,很多网友评论基本都是偏向护士这边的,这让我很欣慰!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成员,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孩子的这份疼爱也是可以理解。但是,首先,造成穿刺不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护士的技术问题,比如孩子天性好动、白大褂恐惧症、静脉太细等等,都会造成不成功的可能。作为孩子的家长,要疏导孩子尊重他人、勇于面对困难、学会宽容。而这位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在孩子面前公然袭击护士,日后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穿刺不成功带来的生理疼痛大得多!!!

这只是小小的一件医疗纠纷事件,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多的医疗事故。这些医疗事故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医生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那就是救死扶伤成功案例;另一种是全力抢救后未能成功的案例;这两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截然不同。

对于成功救治的医疗新闻事件报道不多,因为大家心目中这是医生的职责,是份内之事。反之,就会演变成社会事件,各种堵门、堵路、拉条幅、摆花圈、网络发贴等行为。指责医生救治不力,或者用药不当,导致患者失去生命,要求医院重额赔偿。这类事件纷繁复杂,原因也很多。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一位医学院的学生从填报志愿的那一刻起,都是奔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去努力的;每一位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妙手回春、挽救生命”;每一位医生面对患者的离去的时候,都是那么失望,那么无助!没有人比医生更希望患者能够起死回生。从接到患者的那一分那一秒起,他们就在和死神作赛跑,不分白天和黑夜,三餐不定,顾不上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整天守在医院,整理病历,查看患者各种动态,他们希望努力得到回报,希望得到奇迹,希望患者苏醒!

然而这类医疗事件的最后,大部分都是死者家属拒交医疗费,并要求医院的巨额赔偿。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患者在这家医院去世,这家医院就得为事件负全部责任。

在医患矛盾越来越尖锐的今天,大部分人们都是同情弱者,这无可厚非;但是,每个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付出都应该得到回报,包括医生!他们尊重生命,挽救生命,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尊重这份特殊的行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