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青少年赴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城开展夏令营活动
2016-08-12 15:50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张道润 点击量:
快乐度暑假 关爱正当时
我院青少年赴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城开展夏令营活动
芷江,因屈原《楚辞•九歌》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的佳句而得名,又因“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享誉中外。八月四日,院关工委组织本院青少年三十余人,乘车赴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城开展一年一度的夏令营活动,收到了快乐度暑假、夏令长新知的良好效果。
车抵芷江后,大家顾不上休息,首先赶到位于芷江县城区东郊七里桥村境内的中国人民接受百万侵华日军投降旧址,浏览了受降纪念坊、受降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兵器展示馆、受降纪念碑林等场馆,使青少年们在这个“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白了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最光辉的历史一页,懂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完全胜利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经过耳闻目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节节影像,使大家受到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加深了他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参观学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后,接着又来到座落在芷江机场东侧的飞虎队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秩序井然地参观了“陈纳德初来芷江”、“美国志愿航空队”、“中美航空联队生死与共抗击日寇”、“中国籍飞虎队员陈列室”等展区,看到了当时飞虎队曾经使用过的各型战斗机、各类武器弹药以及飞虎队员各种生活用品,飞虎队纪念馆把大家带进了八年抗战硝烟弥漫的艰难岁月,此间,中美空军与日寇战机进行了上千次的战斗,歼灭了数以千计的日寇战机,并在中日最后一仗湘西大会战后,日寇惨败,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青少年们在各种战斗展版面前,有的驻足久久凝视,有的拿着手机进行拍照,中华民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不屈的基因,不知不觉地融进了他们的心灵、流动在他们的血脉里,大家表示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努力学习,健康成才,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虽然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但青少年们游览的兴致丝毫未减,听说目前国内最大的侗族标志性建筑鼓楼群,就在县城舞水河东岸的民族文化广场内,他们按捺不住求新求知的欲望,不约而同地一道跑到文化广场,欣赏由芦笙楼、琵琶楼、地筒楼、对歌楼组合而成的鼓楼群,芦笙鼓楼高23.96米,共有15层。其他鼓楼皆为7层,紧紧围绕在芦笙鼓楼的身边。所有鼓楼均为木质结构,无一钉一铆,建筑艺术奇异,侗族特色显赫,气势雄伟壮观,还有不少的男女老少在这里对歌、跳舞、下棋、品茶,大家在鼓楼群内外漫步欣赏一圈,连声称美,赞叹不绝。游完鼓楼群,跟随导游步行上千步,便到达了舞水河畔,参观建于明代万历19年(1591年)具有400余年历史的“西南三楚第一桥”,又称龙津风雨桥,桥长246米、宽12米、高18米,桥两侧建有长廊,长廊顶部建有7处5层檐凉亭,登亭眺望,舞水两岸秀美风光尽收眼底,该桥饱含民族文化,富有侗乡格调,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荣誉称号,络绎不绝的游人纷纷抢点拍照,留下人桥和谐、情景融合的浪漫风采。
蓝天飘着彩云,夕阳徐徐西下,青少年们带着抗日战争辉煌胜利历史的丰硕收获,怀着对侗族山水文化、民俗风情的崇敬心情,依依难舍地踏上了归途的大巴,平平安安回到了各自温馨的家庭,在快乐幸福中度过了一次难忘的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