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峒游记
2016-06-29 16:08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平常心 点击量: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边城》里的茶峒。拜读过沈老的《边城》,却总没去过这个美丽而宁静的小镇。6月26日,携着家人终于来到了这个心中无数次念想的地方。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这是沈老《边城》里描绘的小溪,茶峒人民叫它清水河。清水河将茶峒与洪安分开,两座古镇隔江相望,河上一桥连接两地,两岸人民同饮一河水,共同见证着古镇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来到河边,热心的船夫招揽我们坐船游玩。划船而上,清风拂面而来,河水虽然再无往昔的清澈,但依然凉爽。船行至河中一个突起的岩石边时船老板说:这里是三省的交界了。茶峒和洪安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有“鸡鸣三省”之美誉,清代章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我们踏上岩石上拍照,留下“一脚踏三省”的印象。至此,船开始转道顺流而下。如今,花垣县政府已经把茶峒打造成花垣的旅游重地,来茶峒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在我们坐船顺流而下的时候,许多游客正坐船逆流而上,他们学着船夫的样子,唱着山歌,歌声响彻整条河。
船至茶峒古码头,我们下船了。码头上古老的城墙仍然竖立,码头是青石砌的台阶,三五个妇女正在河边洗衣服,调皮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玩水。《边城》中描写的渡口还在老地方,还是“拉拉渡”,渡船还静静地停靠在河边。如今交通已经很发达了,可是,渡船还在履行着它的使命,让远道而来的旅客感受“爷爷”的拉渡生活,寻找“翠翠”和“爷爷”身影。茶峒明清风格的建筑和土家吊脚楼随处可见,街道两边的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繁衍着古镇曾经的繁荣。小广场的老树下,年老的长者正有情的唱着高腔,年青的流浪歌手弹着吉它,打着手鼓,古老的民族曲艺和现代流行音乐在这个小镇交汇,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从古渡口顺河而下约200米就是翠翠岛,从远处可以看到翠翠岛外形好像一条古老的渡船,静静地停泊在溪水中央。我们来到岛上,尽情欣赏这迷人的风景,“翠翠”和小花狗的雕像栩栩如生,她们安静地站在船尾,“翠翠”美丽的眼睛痴痴地望着远方。
本想再去对面的洪安古镇走走,但时间已经不允许,心中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这个美丽宁静的小镇。人生如同这旅程,总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在我们将踏上归途的汽车时,还有陆陆续续的游客慕名而来,寻找那个叫着“翠翠”的女子,那条河,拉拉渡,那些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