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外科的春天
2016-06-21 15:28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王文儿 点击量:
进入2016年,我们迎来了胰腺外科的春天,在过去的5个月里,肝胆外科共实施各类型胰腺手术近30例,接近甚至超出以往全年的胰腺手术量,并陆续开展了一些新的术式,实现了自我超越,术式具体细分如下:
一、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该术式是治疗胰头部、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部良、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也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肝胆外科今年已完成该类手术11例,创下同期数量新高。并且,在手术质量上也有很大地提升,引进目前国内外胰腺外科专家推崇的“动脉优先入路术式”、“胰头全系膜切除”等理念,实现更彻底、更安全、更高效的切除,我们的实践亦验证了上述优点。另外,我们对该手术的适应症亦进行了拓展,针对侵犯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根部的胰头钩突部恶性肿瘤,以往我们都放弃了根治性手术,在掌握了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我们已经成功完成3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腹腔镜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即LPD,这是目前腹腔镜领域最复杂的手术,可以作为衡量一名腹部外科医生、一个单位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水平的标杆,这项技术目前阶段仅仅在极少数单位常规开展,通过全科共同努力,于4月25日在全麻下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辅助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实现了腹腔镜外科在胰腺领域的突破。
三、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它是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一种改良术式,主要针对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疾病,术中单纯的切除病变胰头,重建方式为胰肠Roux-en-y吻合,该术式的优点是创伤小,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小,但手术难度丝毫不亚于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甚至更大,其要点一是解剖并完整保留十二指肠的前后血管弓及支配神经,保证术后十二指肠的血供和功能;要点二是完整切除胰头,不能在十二指肠内侧缘残留过多的胰腺组织,避免术后顽固性胰漏;要点三是保护在胰腺段走形的胆总管及胆总管下段的血供,避免胆管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发生。国内能开展该手术的只有数家大的胰腺外科中心,且大多数都是个案报道。肝胆外科科学决策、大胆尝试,于3月份连续实施2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都获得了成功,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中段胰腺切除术 该手术适用于局限在胰体部的良性胰腺肿瘤和囊肿性病变,与胰体尾切除相比较,该术式保留了胰尾部,因此具有不易引起糖耐量异常的优点。我们已经收获了该手术的成功经验。
五、联合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胰尾与脾门相毗邻,而且脾血管都在胰体尾后上缘走形,两者关系密切,肝胆外科最近实施的2例手术分别是:第一例为51岁中年女性,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体尾部胰管结石;继发脾血管受累、脾梗死;第二例为12岁男性儿童,术前诊断为胰体尾部囊实性占位,恶性不排。术后恢复都很顺利,没有并发症发生。
六、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脏的意义在于可以防止因脾摘除引起的败血症、血小板增高等血液学异常,并且,从肿瘤免疫学角度出发,保留脾脏亦很重要。我们对于术前考虑为良性肿瘤的胰体尾病变,成功实施了2例全腹腔镜下保留脾动静脉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没有出现出血、胰漏等并发症,复查证实脾血运良好。
七、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 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炎和胰腺创伤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当囊肿不自然消退、引起压迫症状,或伴有囊肿内出血、感染等合并症时,需要手术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手术一种内瘘手术,手术方式目前主要为囊肿-胃吻合术和囊肿-空肠吻合术,前者要求囊肿壁在胃的正后方且与胃壁紧贴,后者对囊肿位置没有要求;两种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别。我们最近开展了2例囊肿-空肠吻合术和4例囊肿-胃吻合术,手术疗效都满意。
八、腹腔镜下经胃途径的胃后壁-胰腺假性囊肿吻合术 3月18日,肝胆外科实施了首例全腹腔镜下经胃途径的胃后壁-胰腺假性囊肿吻合术,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2月前因“急性胰腺炎”在肝胆外科住院,本次因“上腹饱胀,进食后呕吐”再次就诊,术前诊断为:胰腺巨大假性囊肿,手术顺利,术后6天康复出院。
胰腺位于上腹部腹膜后,与诸多重要脏器、组织相毗邻,且是最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之一,历来是腹部外科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肝胆外科在科主任宋新和老一辈专家的带领、引导下,开拓进取,勇于挑战,在胰腺外科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虽然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将一如既往,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