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杏林撷萃详细

向领导力看齐——读《领导的轨迹》及其他

2016-04-21 10:04 本文来源:原 创 作者: 龙建明 点击量:

 

      有人对“管理学大师们”的论述不以为意,认为都是“纸上谈兵”。先不论这种看法如何,但沃伦•本尼斯应该在此观点之外赫然独立。作为“领导学大师们的院长”,他是20世纪至今影响深远的一等一的管理学大师,在学术研究步入佳境时,竟然大胆进军管理学实战领域,其中有7年时间担任大学校长,当了7年的“一把手”。早在为学之前的二战期间,本尼斯就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最年轻的军官。
      本尼斯的著述带来了管理学理论的新突破。《领导的轨迹》具有总结和回顾的浓厚色彩,可以领略大师学术思想的轮廓和精华。读本尼斯的作品,可与彼得•德鲁克的作品进行类比。德鲁克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管理学大师,也是本尼斯推崇倍至的前辈,他们都对“领导力”很感兴趣。与德鲁克关于“领导者的能力是可以习得的”核心观点相应的是,本尼斯试图精确描述“领导力”究竟是什么。他将“领导者”与“管理者”进行对比,从而突显“领导者”的品质和作用。
      描述“领导力”并不简单,本尼斯有时也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难以完全的捉摸的领导者品质中,有七个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即技术能力、概念能力、业绩记录、人际能力、鉴赏力、决断力和人格。这里所说的技术能力大概是指对与行业相关的熟知程度,概念能力是指抽象思维或战略思考能力,人际能力是指沟通、激励和授权能力,鉴赏力是指发现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决断力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迅速做出艰难决定的能力。这些品质是“领导力”得以确立的基础和前提。
      领导力没有唯一标准,但有值得效仿的领导力,即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同时有效发挥四个种领导力,即为其团队(即追随者)提供:意义或方向、信任、希望和乐观、成果,也就是为大家提供使命感、真诚的相互关系、耐性和信心、对行动和勇气的偏爱。什么是意义和方向,就是大家一致的目标,也就是共同的梦想。美国梦,中国梦,都是体现领导力的目标设计。领导者要让其追随者在工作中找到一种强烈的意义感。不难看出,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吸引力”,而不只是“推动力”。领导力不是针对具体的细节,而是针对一个团队在某个周期的目标规划及价值实现。
      领导者注定面向未来,必须热爱创新,并且将创新精神体现在执行过程。就像足球“射门”,并不是每一次行动都会成功,但不射门你就百分之百不会射中,领导者要营造一个容忍“射偏”、但也要求团队每一个人继续尝试射门的环境。一句话,我们可以容忍创新的失败,但不能容忍不创新。
      本尼斯的理论和实践来自于欧美,在组织中极力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并借此置疑领导者个人的不可替代性。在中国,“一把手”的决定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强势的“一把手”可以利用组织优势,在带来“高效行事”的同时,其能力也往往因注重“贯彻执行”的单向性而有受到制约,即领导力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领导者无力展现前进的目标和愿景并使其领导的团队感知和认可。
      幸好还有“共同领导力”一说。“共同领导力”是本尼斯“领导力”学说中的一个递进,重点说明组织领导层如何共同发挥领导力,特别是“一把手”和“二把手”如何协调领导。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全面释放组织才能的战略问题。放在国内,可让联想到如何行使集体领导。但不管怎样,领导力和共同领导力都是关于人的问题,特别是关于人才战略问题,比如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领导层内部之间。
      回想彼得•德鲁克关于“领导力是可以习得的”的洞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那种藐视大师的观点。很多人不顾一切的抢占领导岗位,却没有做好领导者的思维和理论的必要训练,既不会谋事也不懂驭人,有资源不知用在哪里,有团队不知引向何方。大师的话不可不闻、不可不知。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