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首例V-V ECMO治疗患者成功撤机
发布时间:2022-06-08 11:00
本文来源: 重症医学科
分享到:
6月6日11时,湘西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为一例ARDS患者成功撤离V-V 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这是我院首次实施ECMO治疗,填补了全州ECMO治疗危重患者的空白。
重症医学科主任麻怀志带领团队日常查房,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患者男,46岁,因脑干出血、ARDS于5月24日转入重症医学科。经无创、有创呼吸机联合俯卧位治疗后,患者肺部渗出持续加重,氧和指数持续降低。患者有实施ECMO治疗指征,且呼吸机支持参数高,不具备转诊上级医院条件。经主任医师胡龙与患者家属谈话,家属充分信任重症医学科团队,同意实施ECMO治疗。
ECMO安全实施现场 26日12时,重症医学科团队经充分准备、预演,由科主任麻怀志统筹安排,主任医师胡龙、管床医生聂芳菲相互配合,经颈内静脉、股静脉分别置入ECMO导管,主治医师韦小玲使用床旁超声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主管护师石兰兰、护师廖翠翠预冲泵头、膜肺,主管护师龚黎黎进行物资调度。置管台上、台下操作井然有序、气氛严肃。当V-V管路与膜肺连通,随着“1、2、3”口令同时松开3对阻断钳,离心泵以1500-3500r/min飞速转动,暗红的血液流经膜肺充分氧和后变得鲜红而充满活力。“渗出的双肺”休养生息,等待时机重新复张。
同时,胡龙为患者实施肺泡灌洗,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寻找病因,有的放矢。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后积极实施营养支持、俯卧位促进肺复张、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动态复查ACT等,确保ECMO安全实施,全程仅使用一套管路。
ECMO治疗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床旁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 “ECMO即体外膜肺氧和,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据主任麻怀志介绍:ECMO堪称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因其救治对象均为危重患者,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费用昂贵,是一项零容错技术,因此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器械储备、团队协作缺一不可。
6月5日,膜肺停止供氧,呼吸机支持水平适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动态复查患者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历时7天7夜,6日11时患者成功撤离V-V ECMO治疗。
7天7夜的坚守,是重症医学科再平凡不过的日常;7天7夜的坚守,是重症医学科面临挑战时的迎难而上;7天7夜的坚守,是对重症医学科日积月累的考验与回报;7天7夜的坚守,维护了一个家庭完整的希望。 患者此次成功撤离V-V ECMO治疗,彰显了湘西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建设、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的优越性,为开展ECMO技术救治更多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医院后续开展V-A 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重症医学科将以此为契机,为救治地区危急重症患者不断开拓进取,提供医疗技术保障。
重症医学科主任麻怀志带领团队日常查房,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ECMO安全实施现场
同时,胡龙为患者实施肺泡灌洗,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寻找病因,有的放矢。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后积极实施营养支持、俯卧位促进肺复张、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动态复查ACT等,确保ECMO安全实施,全程仅使用一套管路。
ECMO治疗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床旁为患者进行B超检查
6月5日,膜肺停止供氧,呼吸机支持水平适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动态复查患者动脉血气结果正常。历时7天7夜,6日11时患者成功撤离V-V ECMO治疗。
7天7夜的坚守,是重症医学科再平凡不过的日常;7天7夜的坚守,是重症医学科面临挑战时的迎难而上;7天7夜的坚守,是对重症医学科日积月累的考验与回报;7天7夜的坚守,维护了一个家庭完整的希望。 患者此次成功撤离V-V ECMO治疗,彰显了湘西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建设、技术储备、人才储备的优越性,为开展ECMO技术救治更多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为医院后续开展V-A 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重症医学科将以此为契机,为救治地区危急重症患者不断开拓进取,提供医疗技术保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