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消化内二科开展DPMAS技术 肝衰竭患者不再“肝着急”

发布时间:2022-01-05 16:02 本文来源: 消化内二科
      近日,消化内二科人工肝治疗小组多次为数名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了半量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LPE + DPMAS )治疗,治疗效果甚佳,让肝衰竭患者不再“肝着急”。
      患者欧某、女、43岁、因纳差、乏力1周于2021年12月1日到我院消化内二科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所致急性肝衰竭。经过积极的护肝、退黄等治疗,欧某腹胀、乏力有所好转,但黄疸进行性加重,总胆红素高至192.8umol/ L ,伴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见状,消化内二科主任向群紧急组织科内人员讨论,认为欧某存在急性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有行人工肝治疗指征,选择半量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LPE + DPMAS )方案。经过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后,消化二科分别于12月9日、12月13日先后2次为 欧某进行LPE + DPMAS 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乏力症状缓解,胆红素、凝血功能快速恢复,无不良反应,已顺利出院。
      患者石某某,女,45岁,因身目黄染半月余于2021年12月14日由当地医院转入消化内二科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亚急性肝衰竭,且病情进展迅速,胆红素以30umol/l/日左右迅速上升,总胆红素高达342umol/l。面对快速进展的病情,消化内二科人工肝团队果断于12月16日、12月20日行LPE + DPMAS 治疗,快速遏制住病情,胆红素等相关指标也迅速恢复,缩短了病人的治疗周期,仅住院16天即好转出院。
 
行人工肝治疗现场图片
      肝脏具有合成、代谢、分泌、解毒等多种功能。重型肝病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出现代谢及解毒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积聚,进一步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肝衰竭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高,医疗费用昂贵,且总体预后差。
快速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过多的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炎症因子以及其他肝衰竭毒素是阻止肝衰竭病情进展的关键,人工肝支持系统已成为治疗肝衰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血浆置换(PE)、胆红素吸附、血浆滤过透析等是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非生物型人工肝类型,其中PE为国内人工肝治疗的主流。因PE需要大量异体血浆,但由于我国血浆供给紧张,全部使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进行治疗,对血资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致使部分肝衰竭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2021年消化内二科申报新业务、新技术,引进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DPMAS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以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的广谱吸附剂,不仅能吸附胆红素,还能够除炎症介质。
      据消化内二科主任向群介绍:DPMAS与血浆置换联合使用可减少一半以上的血浆用量,既增强了疗效,又可以很好地解决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时血浆不足的问题,有效减少潜在血源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风险,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消化内二科人工肝团队
      自消化内二科开展LPE + DPMAS后,成立了人工肝治疗小组,通过进修学习、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联动科室对患者采取系统化、程序化护理,使患者肝功能快速恢复。目前已救治了数例肝衰竭患者,经DPMAS治疗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可降50%以上,同时为改善内环境、肝脏再生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消化内二科开展DPMAS技术 肝衰竭患者不再“肝着急”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