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纪检监察详细

敬畏 感恩 博学 做事

2016-09-12 00:00 本文来源:未知 点击量: 0

 

--------新进护士执业培训讲课提纲

 

敬畏  感恩  博学  做事

田茂友

 

一、常怀“敬畏”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世上正人君子者,皆有敬畏之心;千夫所指者,皆缺敬畏之心。一切罪恶,皆从无所敬畏起始。敬畏天命,就是敬畏自然运行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敬畏大人,就是敬畏父母、长辈、先贤和有道德学问及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敬畏圣人之言,就是敬畏历代具有高尚道德、引领社会前行的政治领袖所言,从阅读经典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砥砺自己的品行和操守。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什么是 “敬畏”?《说文解字》解释:“畏,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敬,肃也。”何为“肃”?《说文解字》:“持事振敬也。……战战兢兢也。”段玉裁注《广韵》解释:“肃,恭也,敬也,戒也、进也、疾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认为:“驚”(jing-从敬从马,马骇也。),是马“驚”,引申为警觉;“警”,是警戒;“敬”,是使之所警戒,都和驚义相近。因此,“敬”并不单纯是“彬彬有礼”,“ 恭恭敬敬”之貌,而其本意更是“认认真真”,“战战兢兢”之态。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过,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可见,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当今世界,我们应当敬畏什么?

      一曰“敬畏自然”

      自然是生命的母亲。阳光、空气、草木、河流、矿物、鲜花、果实,是造物主为人类建造的家园,自然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山川造化、飞禽走兽、演化出气象万千、风情万种。自然是我们生命的依托,智慧的源泉,我们的生命就是自然的有机构成,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爱护大自然一草一木一水一露,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从表面看人是父母所生,事实上是大自然有了人的光子信息,人体胚胎才能吸收来自大自然的这个光子信息,将胚胎长大成人,是父母所生,同时又是大自然完成对胚胎暗物质的激发。大自然是天然资源,人与大自然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心态,适度使用自然,不让大自然遭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就像是母子一样亲密、和谐!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与做法,极力主张在“敬天”、“畏天”的基础上追求天人两级的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对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意识与政策法规的当今中国,无疑给我们提供极大的智慧启迪。

      二曰“敬畏人民”

      人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构成,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场。人类的全部意义和价值都在人民之中,人民中有不尽的智慧和能量。能够决定社会的走向,民如水,“洪波涌起,水何澹澹!”海涵万物,载舟覆舟。个人如水珠,渺小至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民群众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历史。从革命年代人民战争正义力量的彰显,到建国初期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豪情壮志,直至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创造活力的不断激发,充分证明了敬畏人民、服务人民和依靠人民的重要性。可以说,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毛泽东同志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群众对代表自己利益的执政党的选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敬畏人民,切实做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才能将人民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自觉适应人民的新要求,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不断地赢得民心、凝聚民力。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敬畏之心须臾不可忘却。越是成就辉煌,越需要保持对人民的谦逊敬畏之心。心有人民,党执政的根基才能牢固。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党的执政才有最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最为牢靠的保障。一个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对你的服务对象有所敬畏,当你用真心和精湛的技术,换来患者的信任,让他觉得你才是他可以托付生命的人时,你的工作和人生才有价值。

      三曰 “敬畏生命”

      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延可以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生命的民族。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清明节”(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等。)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故又称“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十月初一的“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共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鬼” 节。这三大鬼节,实际就是古人敬畏生命的一种固定仪式。“清明节”与 “上已(si)节”( 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融合后形成的清明节,是我们古人对生命从生到死一个轮回的追思和感恩的节日。贯通清明节的核心价值意蕴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表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的敬重。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可见,清明节是礼赞生命的节日,一个看似简单的节日蕴涵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命感通意识”,“寒食禁火的生命关怀意识”,“扫墓祭祖的生命承传意识”,“ 踏青春游的生命欢乐意识”和“插柳植树的生命培育意识”,以及“ 生命的可贵与担当意识”和“ 追求生命价值永恒的意识”。

      当人类的目光伸向宇宙的时候,我们发现,触目所及的是一片无尽的荒凉。而当我们回首自己所居住的星球,则是一片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景象,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讲,我们的周围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而构成这绿色世界的,便是生生不息的亿万种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犹如一张美丽的网,在装点着这个荒凉的宇宙。生命的这种崇高与美丽,值得我们去敬畏。

      如果其他人不敬重生命尚可原谅的话,作为白衣天使的我们,如果没有一颗对生命有所敬畏的心,那他是绝对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因为对生命的敬重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最基本的要求。

      四曰“敬畏组织”

      网上有一种时髦,把“组织”描写成一个在你遇到困难时,他说无能为力;在你遇到不公正时,他说要正确对待;在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他说要顾全大局;在你受到诬陷时,他说你要相信组织;在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时,他说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在需要有人冲锋陷阵时,他说组织是你坚强的后盾;当你取得成功时,他说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尽管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这绝非是组织的本来面目。

      我们所说的“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组织”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形态;“组织”是一定人群乃至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有着特殊的约束力和发展力。当你进入医院工作,医院这个特殊的社会细胞就是你的“组织”,因此,“组织”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的力量,“组织”的宗旨和纲纪大而具体,既是我们个人言行的紧箍咒和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护身符。

      五曰“敬畏规矩”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孔颖达疏:“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规矩是一种社会属性,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乃至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完善组织,都有自己的标准。只有守规矩,才能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益,构建更美好和谐的社会。孔子称:“克己复礼为仁”,按朱熹的解释:“己谓身之私欲也。”荀子认为,人“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的结论是“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可见,没有规矩(道)来限制人的欲望,礼义文理皆亡也,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敬畏,就是敬重、畏惧。古人云:畏则不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对法规心存敬畏,自觉遵守规章,就会主动做到“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自然也就与违法乱纪行为无缘,既不用害怕“夜半鬼敲门”,也不用担心“背后戳脊梁骨”。只有畏法度,才能让懂规矩、守纪律成为自觉。

      各位历经五关,几番折腾进入州人民医院工作,已经成为这个大集体的一份子,我们自然就成为了执行制度的第一人,尤其是我们的党、团员,都应该成为执行规章制度的模范。如果我们对法度没有敬畏之心,那么“恪守规矩”的誓言势必会沦为空谈。

      明大臣万钢有句名言,叫“畏法度者最快乐”。因为,“畏法度者”往往也会是守法者,他们自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也就不会去体验那些人生最大的悲剧和痛苦。而那些“不畏法度者”,则往往会成为违法者,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失去自由,失去亲人和朋友。

      所谓“畏法度”,是指敬畏法律而遵纪守法,熟知法律而循规蹈矩,避免法律惩罚而不越雷池。法律敬畏意识是把法律当作信仰、尊法敬法,当作红线、不可逾越,当作底线、不可触碰,是内心深处对法律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判断。如果无视法律约束,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即使躲过一时,内心也会惶恐不安、备受折磨,时刻担心东窗事发,何谈快乐?可见, “畏法度”是我们追求快乐的底线。

      六曰“敬畏学术”

      学术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认识研究的深入程度,即揭示其所反映的客观规律性。魏源曰“人有恒言谓之学问。”学术能给人、社会、组织“定方向、定方位、定方法、定目标。”凡是社会思想都是以学术为根基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可见一斑。学术博大精深,慎密细致;学术无止境也永无定格。学术有其自身的品格和操守,敬畏学术,就是尊重科学,就是培养我们秉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念。

      七曰“敬畏崇高”

      崇高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品位,是一种追求。人求崇高便为高尚。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界定为“凡一切与它相比都是比它小的。”360百科解释“崇高”,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同时又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崇高是人类自觉实践的产物(不顺利)或巨大矛盾冲突获得美感(以悲伤痛苦获得力量,肯定人本质力量,不自由中得到自由)或自然界(不平凡)崇高的价值载体可以是艺术作品,也可以是人的现实活动,例如改造征服自然或社会斗争等。崇高的基本含义是指高尚,指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具有卓越杰出的牺牲精神。(唐)柳宗元在《哭张后馀辞》中对崇高的解释很简单,他说:“子之崇高,无愧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师、事君。他认为,能够事父、事师、事君的人,就可以称作一个崇高之人。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一书中,认为,“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然而在这方面,人类已经遭到了根本性的溃败,这溃败是如此地彻底,其他所有的败坏都由此而滋生”。可见,敬畏崇高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坚持努力学习

      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有一木刻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可见,读书学习是人的一生中,最永恒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永远不停息。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哈佛大学校长的树根理论认为:如果将人看作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本质上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

      学习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习惯,就一定会改变命运;学习不一定能成长,但是坚持不断地学习一定会成长;学习不一定会产生力量,但是专注地学习一定会产生力量。所以我们除了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习习惯,同时不断地学习,专注地学习,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做一件事情到某一阶段,是不可停止下来的,必须通过继续努力去达到,有些精明能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之所以仅有两三个月的工作经验就会精通各种事务,是因为他们能随时随地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他们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他们都要详细考察,探求其中获得成功的诀窍。如果把所有这许多事情都学会了,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那有限的薪水高出许多倍。而工作兴趣也完全在于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与磨练能力中培养出来了。

      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读了多少书,也不是参加了多少培训课程,也不是拿了多少证书和学位,而是要把学习的东西灵活运用,同时去悟,去反省自己,去改变,如果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从不去反省自己,从不觉悟,从不改变,我们将永远都无法让自己真正的成长和蜕变。

      真正的学习就是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觉悟的过程,让自己不但成长而且蜕变,一次次蜕变的过程就是获得智慧的过程。也是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想至少有三点,一是为了感恩,我们之所以能够长大成人,首先应该感谢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孝之始也”感谢父母给与了我们生命。要使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努力学习,成功地工作并健康地生活,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要感谢组织,感谢医院。当一个组织接纳你成为其中的一员后,你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努力程度决定了你在这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学习知识,不更新我们的知识面,也就谈不上对单位有感恩二字。二是为了生存。社会竞争的压力推高了社会、人们对学历、资历的要求,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追求,就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充实,丰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是自己始终站在学科的前列,否则你将一事无成。事实上,在这个社会没有任何的财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学习才可以实现突破;只有学习才能找到新方法、新思维;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离开老鼠赛跑,不再只是在原 地踏步;也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出最大的财富。当你把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观念,运用在你的生活、事业的经营上时,你就可以经由学习创 造更大的财富。三是为了追求。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进取心是一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就是我们人类的进取之心。具有进取之心的人,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会经常为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并勇于迎接挑战,为了做出比他人更好的成绩,唯有学习以从事自己,才能丰富自己,增加内涵,开阔视野自己工作成绩出色。

      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没有一种进取精神,对于新生事物不感兴趣,这样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也注定是要失败的。学习无止境,工作无止境,在学习与工作中要有一种危机感,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去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要坚信厚积才能薄发,学到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拿走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要想跟上医院事业发展的步伐,就要坚持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工作中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兴趣,这样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会觉得充实。毕竟这个时代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没有什么会停下来等我们的,不进,则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和一种境界,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实践中不断做事悟理,总结经验,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努力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相统一的白衣天使。

      那么,我们到底要学什么?我个人认为,一要学做人做事。人生在世,总是要做点事。无所事事,虚度年华,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价值的。而要想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事重要,做人更重要。先学会了做人,才能做好事。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有信心,事情做好了,做人的水平就又上了一个台阶。要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这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人的各种素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展开;人的潜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做事中才能发挥;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只有做事中才能实现。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做人是主导,做事是基础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获越大;懒惰越多,收获越小。人生就是由这样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这种惯性趋势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我们养成学会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的资本。

      要想学会做事,就必须先学会做人。要做到:不损人、要帮人,就是求共赢、求和谐,就是共发展、共凉热。有了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观,就不会为了一己之功名利禄而去损别人的牙眼,更不会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而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同时,有了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观,也就不会在自然灾害突然降临时而冷眼旁观,更不会认为是“天赐良机”而大发不义之财。

      要想学会做人,必须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前提是必须有激情的。这样,就能把额外的工作视作机遇、就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就能真诚地宽容别人;就能充分利用余暇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会抛弃怨恨,变得心胸宽广;就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就会以儒雅之风度来笑对人生。

      二要学知识技能。“知识改变命运” 是李嘉诚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经常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学习,可以调动人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激发创新热情。创新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特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而这些更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学习,深入学习,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决定前进的方向,提高创新能力。

      获取知识必须通过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去创 造更大的财富。而信息社会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更新使学习成为一项伴随我们终生的行为,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因此,自学,在实践中学习已 经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许多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学习,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企业与公司的上班一族成为学习市场上成长最快的人群。现代学习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包括我们人生各个方面的提升和优化,各种课程和培训应运而生。在这些课程和培训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人际沟通的技巧、实践管理的能力、营销公关艺术、自我了解和激励技巧等等,帮助我们营造更健康富有成功的人生。

 

三、善于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题就是沟通与协调。没有沟通协调,个人与个人之间就不会形成群体的力量来对付外来的威胁,人们之间就不会答成共识,就不会形成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规则,就不会形成道德和各种法律规范,人类只能停滞于自然状态,就不可能形成群体的力量从而创造出悠久的人类历史和璀璨的人类文明。只有沟通协调才能形成社会强大的力量来进行社会改造,促进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沟通就是指在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组织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协调,从哲学意义上看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有序的平衡状态。协调是指用各种方法,协商、调整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使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的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将沟通协调能力定义为: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来协商、调整他人的活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之相互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目标的技巧和才能。

      一个人在进行沟通协调的过程中,包括两个基本的环节:首先,个人通过各种文件、报告、会议、电话、电视、传真、电子网络等媒介和方式,来收集、传递和交流信息,从而促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了解;其次,在了解的基础上,个人要努力构建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分工合作、彼此配合、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实现共同目标。所以,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沟通和协调两种能力,沟通能力表现为与谁交流、交流什么、如何交流;而协调能力则在交流的基础上表现为如何调整交流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任务目标。

      沟通,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和组织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70%的问题是由沟通协调不力导致的。因此,沟通与协调能力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士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健康、愉悦地享受生活、快乐工作的必要条件。

      人生在世,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所以说,这中间的距离不论多远,如果没有沟通,人就不可能经历苏醒的过程。

      一个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强与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否善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或准确恰当的用词表达情感,借助询问、重复他人的谈话等倾听技巧来弄明白他人的意思和鼓励他人发言;二是能否善于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对己、对他人、对情景有很明确的认知,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善于体察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三是能否表现出渴望理解和被理解,强烈希望通过沟通交流影响他人的动机;四是能否以“双赢”为导向,建立或利用内外部的协作关系或联系,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同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如何培养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一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沟通对象与沟通情境,能够换位思考,提高沟通交流意识;二要注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及时评价自己的沟通交流状况;三要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在沟通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四要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沟通的成功和不足。

      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首先要诚信待人,不可妄自尊大。曾国藩修身,讲了五个字即“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尊重对方人格平等; “静”,即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不能急躁;“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恒”,持之以恒,求仁得仁。连孔夫子这样的圣人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就沟通的某个议题来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必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要有膨胀心理,应该认真倾听别人观点,营造良好的的沟通环境,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可藐视任何人。

      现实当中,许多人感叹道德失范,风气滑坡,人际交往中充满猜忌,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能以真诚换真心,要改变这以现实,关键是从我做起,襟怀坦荡而不世故圆滑内外有别而不故能玄虚。有了这种态度和作风,就能取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达到人际间的和谐。

      其次要懂得知足常乐,学会享受生活。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情感基础。生活就是过日子,一个人既不能混日子也不能熬日子,而应该好好享受日子。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苦恼,大都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看不透、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所谓“知足”,就是我们对当下现状的认可,现有的资源条件,已经足以使我们积极地生活,并有一番作为了。乐观面对是收获喜悦的前提,从而实现了动态晋级的常乐。“知足”的人,无论顺境或者逆境,都能把此时此刻看成阳光明媚的时刻,因为他们懂得什么叫满足。相信我们在生活中,不时都会遇见很多的不满,却往往因为这些不满,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发现不了身边一直很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只有一个知足的人才能发现。一个“知足”的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因为他们懂得从一件在你眼中觉得全是缺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从而把所有事情都看得更加美好。

      我们自身内心不能充斥太多的欲望和杂念,如果心里填塞了太多的沉重和负担,就无法享受到心灵的快乐,不知足的人经常会陷入苦恼,内心难以和谐,自己有了知足常乐的体验,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就会心底阳光、干净,就会把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对方,让对方受到感染,最终达到人我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三,沟通要把生活与工作分开。很多人经常把工作上的事和生活中的事混为一谈,常常因为与某人有着相似的性格或爱好,在生活中很对胃,就把在生活中的好感移植到工作中。这也是沟通中最难做到的一点。沟通要分清楚沟通的场合、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成绩。

在我国,从古自今对女人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与男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相对应,女子也应具备“孝顺和睦,慈良贞静”的八种品格。也有人认为,女子应具备 “温良贤淑,谦恭俭让”的品格,两者之间字有不同,但意思相近。

  “温”,这里指温和。当今世界不知道何时起,泱泱华夏大国居然开始兴起“野蛮”之风,诸多的韩剧女主角影响了太多的人。其实能够接受“野蛮女友”的毕竟是少数,恐怕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女朋友大醉后坐地铁吐人家一脑袋。

    “良”,即善良。当你问一个男人要找个什么样的女友为好时,恐怕回答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定要人好,要善良。一个女人如若连善良都做不到,其他的就算条件再好,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贤”,就是贤惠。一个真正贤惠的女子,不会是月光族,也不会是夜夜笙歌,更不会是朝秦暮楚日日鲜花。古时候第一贤惠的女子,莫过于孟母,她可以为了自己儿子的习惯养成,不厌其烦地搬了三次家。她也能够在孩子不勤奋的时候,不仅仅依靠打骂讽刺挖苦之类的低级手段,能够通过断机杼的方式诱导孩子从学。

    “淑”,即淑女,向来就是君子追求的第一选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说你想赞美一个女性的优良品德,用淑女这个词语就足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淑女越来越少,希望不是和家庭教育有关,也希望不是和世风日下有关,当然最不希望的就是和人类的退步有关。

      “谦”,即谦虚。谦虚是一种基本美德,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做到不骄不躁是最应该的。看着满眼的自称美女,自诩仙子的女人们啊,我实实的为你们感到羞耻。过去的人总是说“满招损,谦受益”,如果能做到谦虚,恐怕世上成功的人们会更多。

       “恭”,即恭敬。“三从四德”虽是古代的教条礼法,但这里所说的恭敬应该更多的是指代对长辈而言。人若没有恭敬之心,必不知孝道。现在的社会开明了许多,没有刻意要求子女对长辈那么刻板的恭敬,可起码的恭敬还是必须的。简单的就如你和长辈的每一句话都应该以“您”字开始,以“您”字结束,如若都如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张嘴闭嘴都是“你”,何谈文明古国。

      “俭”,节俭。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该给予严厉的批判。我们要学会珍惜劳动果实,起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要妄自挥霍,做那些所谓的“月光族”,享受那些本不该的奢侈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寻找个结伴一生的女子,恐怕还是要能勤俭持家的好些。

      “让”,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百忍成金等等都是赞美忍让美德的。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忍,我认为忍让的态度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气度,一个人的胸怀,还有一个人的教养。你忍的那个人必是得意忘形快遭天怒之徒,如若不忍亦无不可,只是你可能会因为一时的不忍悔恨终身。忍不是消极的不解决,而是忍之后用更好的方式解决。

      其实在一个男性占优势的社会,在如何看待女人的问题上早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漂亮的女人养眼,聪明的女人养脑,善良的女人养心,温柔的女人养神,健康的女人养身”。好女人就要学会平衡各种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自身能力、经济理财、心态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破东西,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说三道四制造矛盾,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知足者长乐,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温馨。这也是我们新世纪女性的一种社会责任。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护士同志,尤其是女同志,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成为美丽天使的化身。要成为州医院“厚德精医、博雅弘毅”院训的实践者,要成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医院宗旨的代言人。让我们从讲政治、敢担当的立场出发,弘扬“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肩负起州医院 “根植武陵山区,践行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以“仁爱、诚信”为人生的价值取向,通过我们自身的美德感染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向整个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微信服务号
在线投诉 预约挂号 门诊排班 就诊流程